原帖在天涯, 标题叫为什么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, 其中第二部分是从法则层面看人工智能, 涉及到数字思维本质, 转过来大伙瞧一瞧
三、精确思考模式
为什么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,一句话来讲就是,机器的精确思考模式同我们这个开放式环境的世界不匹配。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,就会有许多新名词出现,精确思考模式,混乱思考模式,封闭式环境,开放式环境,无界随机等,理解新名词这种事总是让人很烦恼,不过不使用新名词又解释不清楚,把这些概念搞明白了,其中蕴含的道理才能搞明白,人工智能领域才算入门了。
精确思考模式简单的说就是数字化的,体现绝对准确的思考模式,由于绝对准确,还会带来高思考速度。
一般我们要机器去做什么事,它们都会忠实的按照它内部的程序去完成,不会出现程序运行到一半,突然想去干点别的事情这种情况。也不会出现运行原程序中不存在的代码,或者生成原程序中不存在的代码这些情况。最终我们看到的就是机器工作下来,哪怕程序写的不完整,或者程序前后矛盾,机器也不会自己纠正一下,原程序写的是啥,就怎么去执行。也就是说,机器是绝对忠于其执行的程序的。
这里有个小弯,对于没有接触过程序以及机器怎么运行的人来说,可能不太好理解。但是机器们确确实实就是这么工作的。我们从最简单的计算器说起,不管是单独一个计算器,手机里的计算器APP,或者电脑中的计算器程序,你让它算一加一它就只算一加一,输入二乘二它就只算二乘二,它会按照输入的命令,以及计算器的内部程序来工作。
更加高级的机器也都是这样,我们让它们做什么,它们就做什么,程序怎么编的,它就怎么运行,它们和我们的工作方式不太一样,复制文件的时候,选定100个文件,从甲文件夹复制到乙文件夹,复制完了,还是这么多个文件,而且,一个字节都不会错。如果是我们自然人来搬东西,比如搬家或者整理抽屉,有时候搬着搬着就会发现,咦什么东西没有了,从此再也找不到了,机器不会出这种事,哪怕复制一万个文件,甚至一亿个文件呢,说复制多少就复制多少,不会复制完了多出几个,或者丢掉几个。
但是有时候它们又确实会出错,比如一运行某程序,就卡住死机了,或者一点某个图标直接重启了。这实际上也是机器在忠于运行程序的结果,程序是人编的,是人就会出错,程序少写了什么代码,或者没有考虑到和其他程序同时运行可能带来的冲突,机器在运行这些缺胳膊少腿的程序,考虑不周的程序时,就也要出问题了。所以,机器如果出错了,那错误一定来源于人,它们只是忠实的再现了人们的错误。
机器最底层是01010011的情况,俗称二进制,至少目前我们能接触到的机器都是这样,如果是三进制机器,或者其他进制机器,那情况会有所变化。但不变的是,这都是数字化的东西,数字化是一种精确的处理方式,是把某些精确的点拿出来,只运行在这些精确点上的工作模式。这就要求有一个精度,会带来界限,机器的本质就在于此。
我们有时候用:“精确到个位”这种描述方式。精确到个位,意味着我们数完1,就是2,之后是3,比个位更精细的1.1,1.2,2.1,2.9什么的就不去考虑了,这就只拿出某些点来做事情,这样做简化了某些情况,于是也就带来了界限。实际上1和2之间是无限的,有1.1,1.2,1.8,1.9也有1.01,1.02,1.38,1.99,还有更小的1.001,1.999什么的,可以一直小下去,没有止境,这是实际情况。但是我们一般考虑问题的时候,为了简单方便,只把问题限定在某个范围,这叫追求有限。
计算机便是一种追求有限的结果,也始终运行在有限状态下。我们可以要求它们精确到个位,也可以要求它精确到小数点后10位,也可以要求它精确到小数点后10000位,但是总要告诉它精确到多少,它才知道要怎么去工作,之后就工作在这个状态,工作在这个范围。这是因为,机器本身是以数字化的方式来工作的,数字化是只把我们无限世界中的有限个点拿出来,只工作在这些点上的工作模式,目的是为了准确,同时也就有了界限。 |